培养方案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培养方案 > 正文

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30205)

发布时间:2022-06-17 浏览量:
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30205)
一、专业简介
历史沿革 本专业自 2006 年开始招收音乐表演(舞蹈方向)的学生,2011年获得音乐与舞蹈学硕士点,2013 年获批设立舞蹈学本科专业,是目前青岛市唯一一所拥有舞蹈学学科从本科到研究生培养层次的院系。
师资队伍 现拥有一支科学、合理的教师梯队,并形成了具有显著特色的教学师资团队,本专业拥有专职教师六人,兼职教师四人,其中不乏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的优秀毕业生。
培养特色: 秉承舞蹈系培养“两台”人才这一观念,让学生既可以在舞台上淋漓尽致的以肢体语言诠释舞蹈,又可以站在讲台上讲授舞蹈知识,担当起“领进门”的重任。一方面重点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利用舞蹈教学实践课这一平台以舞种为依据(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蹈、芭蕾舞、现代舞等)为学生教授教学法,使他们具备站在教师角度可以讲授知识储备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坚持教、演、编结合,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开展教学与表演实践,为他们提供课堂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最后,依托胶东半岛丰富的舞蹈文化资源,将胶州秧歌、海阳秧歌等地域色彩浓厚的民间舞蹈作为课堂的重点教学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认识。
对外交流 本专业秉承学校“高起点、高水平、创一流”的办学思想。积极开拓对外联系渠道,努力增强国际交流,与国际接轨,走国际化办学之路,培养高水平的舞蹈人才。先后聘请多名国内外舞蹈家及舞蹈教育家来系访问、演出、交流,国际间的交流进一步提升了舞蹈学专业的办学水平。
培养质量 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在培养可持续、复合型人才的基本原则指导下,初步建立起以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基本功过硬、实践能力强、善于创新的舞蹈表演、教学人才为宗旨的课程体系。通过严格的课程教学、训练和系统的艺术实践,学生在校期间便完成了一系列舞蹈作品的创作和演出,屡屡在省、市和国际性的艺术比赛中崭露头角。同时也有众多学生通过保研或考研的式,进入了国内外知名的高校进行深造学习。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与艺术理论素养,并具备和掌握较强的专业能力,能从事各级文艺团体、大中小学、艺术机构等单位的舞蹈表演、教学以及编创等工作才能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级人才,并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学术能力与人文素养,接受系统专业的舞蹈专业技能训练,使其掌握从事舞蹈行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方法。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一:热爱舞蹈,了解舞蹈学科发展的前沿和趋势。

1、掌握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

2、具备扎实的舞蹈专业知识。

3、接受系统科学的舞蹈专业学习,具有良好的基本功和舞蹈表演的能力。

4、具有较好的艺术修养及相关艺术知识。

毕业要求二:具有灵活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

2、具有创新意识,在所学专业领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毕业要求三:系统掌握舞蹈史论、舞蹈科学方面的知识。

1、充分了解舞蹈理论的基本结构及其原理,通过学习舞蹈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素养。

2、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储备,初步了解中西方舞蹈史、近现代舞蹈史、古代舞蹈史等知识,具有把握舞蹈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

3、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和艺术创作的相关能力。

4、熟悉有关文艺的方针政策,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毕业要求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了解所要从事行业的基本工作内容和相关法律法规。

毕业要求五: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文化修养、社会道德等人文素养。

毕业要求六: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并能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七: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能力。

毕业要求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快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社会。

四、课程设置
1.主干学科: 音乐与舞蹈学
2.核心课程: 舞蹈概论、舞蹈鉴赏与批评、中外舞蹈史、舞蹈基础训练、现代舞基训、剧目排练、民族民间舞。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教学实践:舞蹈理论实践(舞蹈评论、田野考察、舞蹈理论研究与创新)、舞蹈教学实践、毕业实习(含毕业供需展示)和毕业论文等。
(2)社会实践:采风创作、公益演出、演出观摩、志愿者活动等。
4.各环节学时学分比例

5.培养计划与毕业要求关联表详见附件 1。
6.课程地图详见附件 2。
五、修读要求
1.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可在三至八年内完成学业。
2.授予学位
艺术学学士
3.毕业标准与要求

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必修课程和总学分外,拓展提升项目和第二课堂达标后方可毕业。完成规定的必修课程和达到总学分 170 学分。

拓展提升课程主要是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开设的必修课程或必设项目,为免费修读学分,毕业前至少修读 10 学分。其中包含:应用文写作课程(1 学分),美育类课程(2 学分),劳育类课程(2 学分),拓展培养项目(2 学分)。

课程体系和学分体系请参考《青岛大学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办法》,其中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材〔2020〕4 号)中规定的劳动实践环节不少于 4 周,以及三、四年级体育教育不断线的要求,在“第二课堂”做出明确要求。(如上级政策发生变化,拓展提升课程的内容、学分和毕业要求将根据政策要求作适时调整。)

六、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安排表
详见附件 3。

七、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八、修读指导建议

1.大学英语课程采用分级分类设置,本专业修读大学英语 I 和 II,修满 6学分。

2.大学体育为全校本科生的必修课程,需修满 4 学分,建议前 4 个学期每学期修读 1 学分,具体修读项目参见当学期选课列表。

3.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设置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国际视野、科学精神与科技前沿、生态文明与生命关怀、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艺术实践与审美体验 7 个模块,学生至少选修 3 个模块且每个模块至少修读 2 学分,建议修读生态文明与生命关怀、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创新精神与创业实践 3 个模块。

4.普通课程包含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操作技能等全校选修课程,其中大学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操作技能是本专业的必需知识储备,学生根据自身基础选择是否需要修读。

5.本专业需要修读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课程。

6.专业选修课至少修读 44 学分,全院限选课和系内要求限选课作为必选课合格后方可毕业。任选课在本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和同一学科门类下其他专业的专业课中选择修读,完成本专业实践学分要求方可毕业。